五星红旗的诞生:人民设计的国家象征
关于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民间流传着多种解读。其中一种说法与古代天文记载有关——在《史记》《后汉书》等典籍中多次出现五星聚东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记载,这种天象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更让这种说法广为流传。不过需要澄清的是,另一种关于五颗星代表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的说法,实际源自北洋政府的五色旗设计理念。
1949年4月,随着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同年6月15日,全国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召开,134名各界代表组成6个工作小组,其中第六小组专门负责国旗、国徽等国家象征的设计工作,成员包括马叙伦、郭沫若等知名人士。7月1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登了国旗设计征集启事,明确要求设计需体现中国特征、政权性质,并规定以红色为主色调、采用3:2的长宽比。
展开剩余72%征集活动引发全民参与热潮。短短一个月内,评选委员会就收到近3000份设计方案:朱德的蓝底红星旗、陈嘉庚的斧头镰刀旗、郭沫若的黄河条纹旗......这些投稿者中既有领导干部、文化名人,也有普通士兵和海外侨胞。一位解放军战士甚至在战壕里与战友共同设计了三幅方案。
经过多轮筛选,38幅作品进入最终评审。其中上海市民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原本已被淘汰,但在田汉的力荐下获得复活机会。该设计最初在大五角星内绘有锤子镰刀图案,经讨论后改为纯五角星,编号复字32号提交审议。
在1949年9月25日的座谈会上,各方对国旗方案展开激烈讨论。郭沫若的黄河条纹设计虽呼声很高,但张治中认为横杠可能被误解为分裂。陈嘉庚则强调应突出政权特征而非地理元素。当田汉再次推荐修改后的《红地五星旗》时,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这一阐释赢得了全场掌声。
开国大典前夕,政协会议正式通过将《红地五星旗》定为国旗,并更名为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由女工赵文瑞缝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值得一提的是,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分别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整体构图还暗含中国版图形状。
设计者曾联松直到1950年才通过政府公函确认自己的作品被采用。这位1938年入党的老同志,因地下工作断联而长期处于脱党状态。他在回忆中提到,设计灵感源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人民概念的论述,而四颗小星还寓意中国四千年文明史。虽然获得500万元旧币(合新币500元)的奖励,但曾联松始终强调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普通市民的阁楼草图到国家象征,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正如曾联松所说:我并非专业设计师,能够参与其中,全凭对新中国的赤子之心。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一个国家标志的诞生,更见证了普通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发布于:天津市鼎泽配资-线上配资官网-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