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之前,国内几乎所有头部短剧公司都完成了出海布局。
这些平台中,包括九州、点众、麦芽等拥有庞大翻译剧版权的平台抢到了先发优势。
在过去的半年到一年时间中,他们冲在海外短剧市场一线,踩过坑,也拿到了经验。
但这些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爆款频率越来越低。在海外短剧的开拓中,除了最早期的头部玩家,目前大部分还没有完全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领地。
这是海外短剧市场的困难所在,也是机会所在。
今年3月,海外短剧平台StoReel拿到了海外海外游戏公司的一笔融资。作为一家没有翻译剧大盘,自制产能有限的新生海外短剧平台,他们是如何不断向前,又是如何在头部平台夹缝中找到自己生存之道的?
短剧新圈(ID:newplaylet)与StoReel创始人 Eric做了一次访谈,听听他对海外短剧市场的各种判断。
Eric最早在柠萌影业负责公司战略以及付费短剧业务。2023年,柠萌影业开始分两条赛道布局短剧。一边是成立好有本领厂牌,另一边是付费短剧。
也正是这一年底,短剧从业者开始对市场有了清晰的认知,大家一致认为,由于买量成本太高,整个行业都是在给平台打工。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柠萌影业决定在香港创办一个新公司专门做海外短剧。不过,为了不错过短剧出海的风口,Eric决定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StoReel就这样成立了。
除了具有上市公司资本背景的Eric以外,StoReel整个创始团队相当豪华。
其中COO是美元基金投资人;CTO为前AI公司技术负责人,拥有字节跳动和陌陌科技的深厚技术背景;CCO首席内容官为美籍华人,负责StoReel内容的本土化与跨文化适配。
在整个团队的搭建中,最让Eric花费精力的是投流团队。
由于海外短剧的投流团队大多来自小游戏公司或者海外小说平台等大公司旗下,创业公司的薪资待遇很难挖动他们,StoReel更换过好几个投流团队。
机缘巧合下,2024年,StoReel接盘了一个从有充足行业经验的投流团队,并将其作为独立子公司放在杭州运作。这个团队曾经投出海外短剧榜前20名的短剧平台。
还有一部分是产研和技术。海外短剧早期,大家都认为就是找两个程序员做一个播放器。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现在海外短剧各个平台留存率都相对较差,核心原因就是大家将海外短剧做成了播放器的逻辑。因此,在产研上,StoReel更注重内容与未来产品和技术的结合以及产品的运营。
“好的产研团队,他们承载的其实是未来产品更新迭代的责任。他们需要知道我们未来的产品是什么样,而不是现在能做成什么样。”Eric说。
事实上,StoReel刚成立的时候,海外合伙人一开始也是有疑问的。
当时,国内短剧很火,但是海外合伙人身边没有看短剧的人。他们怀疑,这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毕竟大家都是看着奈飞和HBO的剧长大的一群人,北美的用户真的会对这些小短剧上头么?
好就好在,海外市场也逐渐被教育,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同时几位合伙人都是90后,大家对创业目标彼此一致,都想背水一战。
在Eric看来,自从2018年前后,影视领域的资源已经垄断在某些头部玩家手上了,年轻创业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机会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恰恰也是整个互联网内容创业者的新机会点。
整个2024年,在前期各种忙碌的铺垫同时,StoReel把海外短剧的全流程都做一遍。
这一年,他们在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各开了一个海外本土短剧项目,同时也采买了一些版权,包括大量的翻译剧。“翻译剧我们主要是拿国内头部玩家的,本土剧我们也买了一些二轮剧的版权放在平台上。”
2025年StoReel依然坚持这一内容策略。不过,海外市场也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之前,各家平台都在堆翻译剧的盘子,但慢慢地,一些大平台就不再卖版权了,而是留在自己的平台上。这意味着,新的海外短剧平台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版权采购上,同时竞争的核心放到原创内容的开发上。
目前,StoReel有自己的两个制作Studio,第三个正在筹备中。现在StoReel能做到的是,保证一个月有4部首发内容在平台上线,其余的是采购一些翻译剧。稳定的话,平均每个月平台上新20部左右短剧。
“现在海外短剧市场好就好在,不管大小平台,大家对内容层面都没有完全摸透,不像国内短剧已经有成熟的方法论了。这说明,我们都还有机会,有时间去储备打磨内容。”Eric认为。
在Eric看来,整个海外短剧市场,如果按照单项目来算的话,能赚到钱的项目,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国内短剧单个项目是赚钱的,22 年左右国内短剧投放首日ROI基本可以在1.2左右。但是海外短剧走的是平台逻辑,一般情况下,首日上线短剧可能会把ROI放到0.3-0.6。
“第一天肯定是没法回本的。接下来就是考验平台的运营效率了。有些头部平台可能15天左右,ROI能打正。但有些平台可能要跑60-90天,大部分要更久,才能把回收打平。”Eric说。
这其中的底层差异在哪里呢?
首先是用户量级。有些平台的用户量大,虽然留存没有那么高,但如果一直投,不断吸引新用户进来,新用户可能就去看别的剧。
第二个就是平台内容量级。只有拥有庞大的内容做支撑,用户才有可能为不同内容去付费。
第三是产品运营。为什么头部平台玩家有优势?因为他们有庞大的产运团队。
这个运营团队的能力决定了ROI什么时候从最开始的百分之四五十到回本。纵观在整个海外市场,早期平台玩家基本都在贴钱做。
尽管短剧出海已经喊了一两年,但是很难说某一家已经掌握了真正的方法论。
现有的海外短剧平台规模比较大的都是靠翻译剧起家的。其中的变量就在于,谁家能做出爆款。
从2024年下半年到现在,海外短剧的真正爆款少之又少。因此,翻译剧是否还是一个巨大优势,这点需要重新判断。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变量是AI技术。
StoReel上的AI内容目前主打两个模式,一种是自制AI短剧,另一种是创作者分成模式。其中第二种分成模式对于StoReel来说,成本要低得多。目前StoReel正在建立AI创作者生态,为优质创作者提供剧本、资金、技术、商业变现等支持。
AI领域的变量在于,谁能快速将行业里真正会使用AI工具的创作者拿在自己手上,让他们给平台持续供给内容,并且,帮助他们打通商业化变现路径。
不少平台已经投入精力做这件事情,但比较好的一点是,创作者早期都不想被某一家平台锁死,而是想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更多平台上。
在AI产品形态上,Eric认为,会不断尝试产品与AI的结合,虽然可能数据上不一定有快速直接的正反馈,但未来一定能够产生社交、互动、陪伴等功能相结合的产品,去增加用户对内容的粘性和活跃度。
未来,在AI的加持下,海外短剧面临的高成本低回收的问题可能会有所缓解。毕竟,AI技术迭代太快了,AI内容付费是迟早的事。
#本期话题
你刷到过海外短剧?
欢迎留言讨论!
鼎泽配资-线上配资官网-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