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印度东部舰队四艘主力舰突然现身菲律宾,南海局势再起波澜。联合演习已箭在弦上,印方高调叫板,声称要让中国为支持巴基斯坦“付出代价”。背后,菲律宾、美国等域外势力的推波助澜,让本已复杂的南海棋局再添不确定性。
印度军舰高调入场引发多国关注南海,本就不是风平浪静的海域。就在7月16日,印度海军4艘主力舰——“德里”号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萨特普拉”号护卫舰、“沙克提”号补给舰低调抵达新加坡,随后进入南海。印度外交部和国防部此前均未披露相关部署,直到印度驻菲律宾大使库马尔·贾恩在马尼拉智库论坛上突然宣布舰队行踪。
这一动作,极具“突然袭击”意味。新加坡成为印军“分水岭”。“萨特普拉”号与新近服役的海洋调查船“协调员”号会合后,单独前往印尼雅加达,其余三舰则驶向越南岘港。印方刻意分兵两路,最大程度避开中国海军的注意力。7月24日,三舰抵达越南,展开为期数日的军事与外交活动。
展开剩余87%菲律宾方面动作更为积极。7月17日,菲律宾海警最大船只在黄岩岛海域挑衅,被中国海警驱离。此后三天,印方宣布东部舰队将访问菲律宾,并与菲方展开包括联合演习在内的“系列军事活动”。时间点选得极为敏感,正值中菲南海摩擦升温,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规模空前,澳、英、加、法等国直接参演,德国、印度、越南等20余国观摩。
多重力量博弈下,南海局势瞬息万变。公开数据表明,2024-2025年期间,南海周边发生军事演练数量同比增长35%,区域内外力量介入力度创新高。美国智库CSIS发布的最新南海动态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南海海域出现约20起涉及多国海军的联合演练或摩擦事件,区域安全指数降至近十年新低。
“让中国付出代价”?印菲军演背后真实考量印度为何此时高调部署军舰?表面看,是“东向行动政策”的延伸,是对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信心加持”。实质上,印方多重意图叠加:既有为中巴关系“找场子”的报复心理,也有对中国海军常态化进入印度洋的战略反制,更有借助南海热点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考量。
印媒公开宣称,这次演习是对中国对巴基斯坦“持续支持”的强烈回应,必须让中国“付出代价”。印度外交部副部长基尔蒂·辛格多次强调,印度海军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针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在南海做出对等部署。
演习本身,远不止象征意义。8月4日至8日,印菲两国将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举行以“安全与救灾”为核心的海上合作演练。这已是两国2021年以来第二次举行联合军演,去年仅限专家交流和体育活动,今年直接升级为实兵实操。印方舰艇编队包括排水量6700吨的“德里”号驱逐舰、3000吨级的“基尔坦”号轻型护卫舰、3300吨的“协调员”号海洋调查船,以及补给舰“沙克提”号。
菲印联合军演期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也将访印。多重信号显示,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交流,更是菲律宾拉拢域外力量“对冲中国”的又一次明牌操作。
菲律宾近年屡次“引外制中”,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动作。2025年2月,美、加、菲三国已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举行“多边联合海上行动”;“肩并肩”2025美菲大演习直接选址巴丹群岛,距台湾南端仅200公里,亚洲及西方20余国到场,战略意涵空前。菲政府和军方高层多次表态,未来还将与英、法、意、印等国持续深化联合行动。
印度在此时加入,既是受邀,也是“自荐”。菲律宾是少数公开采购印度“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国家,印方高层此次带舰来访,不仅配合军演,更有浓厚的军贸推销意味。印度大使公开表示,愿意为菲律宾提供包括防空、侦察在内的多型装备。实际上,此次军演背后,亦有“武器展销会”的深层动机。
印度海军实力与区域现实印度舰队的到来,真能“让中国付出代价”吗?本次参加演习的印军主力为“德里”级驱逐舰。虽然号称排水量6700吨、32节航速、16枚SS-N-25反舰导弹,但服役已近30年,技术体系明显老化。舰体未采用隐身设计,雷达反射面积巨大,防空依赖老旧的SA-N-7导弹系统。对比解放军最新的052D、055大驱,整体性能差距明显。
“基尔坦”号虽为印度首艘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力战舰,但实际作战能力有限,未装备反舰导弹,主要承担反潜任务。海洋调查船“协调员”号、补给舰“沙克提”号虽具一定科研和后勤意义,但缺乏直接作战能力。类比来看,印方本次舰队与解放军南海常态化部署的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综合补给舰编队相比,整体战力明显落后。
全球权威军事分析网站Global Firepower 2025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海军总吨位为印度的2.5倍以上,舰队现代化率持续提升。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下水主力战舰吨位已超印度当年新增舰艇总吨位的两倍。俄罗斯军事观察网指出,印度海军“战略存在”虽有提升诉求,但现实能力与中美主力海军差距巨大。
印军此次高调入南海,更多在于战略展示,而非真正的力量对抗。但印度并非毫无战略考量。印度官媒及学者频繁强调,必须“以行动换存在”,在东南亚“刷存在感”。印度军方高层也多次表示,南海行动是对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直接回应,是“平衡战略”的关键一步。近年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孟加拉湾、印度洋公海常态化护航、科考,印度洋已非印方“后花园”,印军压力陡增。
域外介入力度空前,局势走向难测区域态势正迎来新一轮博弈高潮。菲律宾近年来不断推进“多边联合”,意图借外力牵制中国。2025年上半年,南海出现多次美、菲、日、澳、加等国家联合巡航或演练。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域外势力深度介入,风险系数加大。
与此同时,印度洋和南海的“战力平衡”正发生微妙变化。解放军海军近年来在亚丁湾、孟加拉湾、印度洋公海常态化护航与科考,区域存在感持续增强。中国航母、两栖攻击舰、055型万吨大驱等主力舰艇虽未直接进入印度洋,但已形成强大威慑。美国第五舰队在印度洋的活动频率也不断提高,对印度形成“夹击”压力。印度虽不敢对美方表露不满,却对中国“心存芥蒂”,这也是印方不断“东向”加码的深层原因。
菲律宾自身军事实力有限,长期依赖美、印等域外力量“背书”。其“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南海政策持续强硬,频频试图借外力对抗中国。多项军事合作和装备采购计划,实质上加剧了南海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南海,已不再只是中菲间的“岛礁之争”,而是多国海上力量的“试金石”。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折射出印太大棋局的快速演变。2025年全球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亚太安全报告均指出,南海正成为全球最活跃、最易擦枪走火的海上热点区域之一。
参考资料:印度菲律宾南海演习是给谁看? 2025-08-01 12:03·环球时报发布于:河南省鼎泽配资-线上配资官网-在线配资论坛官网-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